CHY TALK|书法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
发布时间:2022-11-10来源:
CHY TALK 本期内容由CHY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——吴磊先生,为我们分享「书法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」。
吴磊
CHY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
○●以下内容为CHY TALK内容节选。
陈垣先生在《元西域人华化考》中说:「书法在中国为艺术之一,以其为象形文字,而又有篆、隶、楷、草各体之不同,数千年来,遂蔚为艺术史上一大观。然在拼音文字种族中,求能执笔为中国书,已极不易得,何云工乎!」
早在造字之初,华夏先祖便展示了认识自然、品鉴万类的杰出才华与智慧,汉字构造便是先民文化意识、文化思维及文化精神最直接、最形象、最真切、最神妙的融入结果。
而中国书法,可谓是汉文字形象美的独特艺术。
可以说,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含融在书法艺术承传的气脉中,恰如无言的诗,无行的舞,无图的画,无声的乐,但尤为动人心绪。
那么,究竟何谓书法?
○●
何谓书法
不是所有的书写都叫书法
广义而言,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。
换言之,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,以其书体笔法、结构及章法书写,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。亦是书写作品的代称。
由于中国文字形体的构造多取材于「象形」,因而在书写时,人们求得象形与抽象的统一,笔法丰富而灵活。
在此基础上,随着时代背景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的变迁与发展,中国书法形成了篆书体(包含大篆、小篆)、隶书体(包含古隶、今隶)、楷书体(包含魏碑、正楷)、行书体(包含行楷、行草)、草书体(包含章草、小草、大草、标准草书)等五种主要书体。
中国汉字如何由最早的象形文字发展成「艺术史上一大观」?
又是如何寄托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呢?
○●
关于美的想象
书法中的「形」与「势」
《道德经》有云: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」汉字亦然。
在一笔一划间皆有「道」可循,简单的笔画于方寸间便组成了大千世界。
就单看「一」字:在地平线上升起了太阳曰为「旦」,从地里生发出万物是为「土」,于苍穹下包罗世间乃为「天」……仅仅一横,便可屈可伸,可高可深,调动着人们的想象。
艺术家徐冰在《汉字的性格》中道:「汉字从赵孟頫的《鹊华秋色图》来,从沙沙的树梢声中、从啾啾的鸟鸣中、从每一阵风中、从晨起的太阳和垂垂的繁星中……」
可见,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,每一个汉字都是关于美的想象。
正所谓「书画同源」,汉字「象形」的造字方式构成了其「以形示意」的特征。
一如西晋卫恒所述:「其文乃耀,粲矣其章,因声会意,类物有方。」
▲赵孟頫《鹊华秋色图》(局部)
然而,汉字的「象形」与绘画亦有着本质的区别:它是对存在事物简化和省略后基本形态的概括,而并非是对具体事物的描绘。
汉字在于表现事物的某种体势,东汉书法家蔡邕称之为「形势」。
▲东汉 蔡邕
「势」,是古代书论中最早出现的书法审美范畴。
古人认为,作书必先识势。
传东晋王羲之云:「夫欲书者,先乾研墨,凝神静思,预想字形大小,偃仰、平直、振动、令筋脉相连,意在笔前,然后作字。若平直相似,状如算子,上下方整,前后齐平,便不是书,但得其点画耳。」
▲唐·冯承素《神龙本·兰亭序》
蔡邕的「转笔」、「藏锋」、「藏头」、「护尾」等九势,王羲之的「笔势」,皆是指书法在「字形」方面的特征,是一种对自然「形势」的审美概括和提炼。
更如唐代张怀瓘在《书议》指出:「取象其势,仿佛其形。」
孙过庭在《书谱》中有言:「同自然之妙有,非力运之能成。」
……
人们将天地万物的生命状态寓于书法点画的形态中,将中国文化中特有的「气」融于书法点画的阴阳刚柔中,强调「思与神会,同乎自然」。
正如南朝谢赫在「六法论」中,将「气韵生动」放在评价书画的首位。
这其间蕴含着源发于自然而延伸的生命,亦是中国人对自然、对书法的哲思。
○●
书法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
书法与现代设计碰撞下的笔墨江湖
中国书法艺术传承至今,深刻影响并广泛应与于现代设计之中。
如国际知名陶艺家王宗涛设计的青花汾酒包装——
细腻柔和的瓷质伴以明丽秀美的青花,瓶身点缀13-15个甲骨文、钟鼎文或篆体的「酒」。
它们以纤细的壁画从不同方向随意排列,形成瓶子的底纹。
主体的「汾」由人工一一以草书撰写,敦舒秀达,清雅端庄,体现出每一瓶青花汾酒皆为独特的孤品的寓意。
CHY DESIGN曾为苏州南园设计过logo——「soo荷1929」,其灵感来源于草书「荷」。
「soo」取自苏州英文「soochow」,与「荷」的结合体现了中西文化相交相衬的民国文化。
流水之上的栈桥弯弯,一轮明月升于荷塘之上,亦映落在水中盈盈,以字绘景,让人沉浸其中。
○●
书法的呼吸
穷变态之毫端
现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道:
「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,主要有两个因素:一是由于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,二是中国人用的笔。」
象形的文字在一点、一线、一笔画之间有了骨血,凝结着对自然「形势」的提炼。
而恰似东汉书法家蔡邕「惟笔软则奇怪生焉」所言,书写者用笔的快慢节奏、笔画的粗细变化、力量的轻重缓急、墨色的枯湿浓淡等都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效果。
这些审美要素形成了笔法的基础,犹如书写的呼吸,渐而发展成一种可以传递审美和情感的艺术。
「笔法」,在书法艺术中具有核心地位。
古代书论中所说的「笔意」、「笔势」、「形势」等都是运用「笔法」的结果。
传王羲之年少时,从姨母卫夫人学书,她书法要诀承于《笔阵图》,对书法的研究颇有心得。
《笔阵图》言:「点,如高峰坠石,磕磕然实如崩也。」
书法中的「、」,要犹如高峰上坠落的石头,磕然有声,有山崩之态。
「—」,如千里阵云,似云层在天际排阵延伸,看似无形,实则有形。
「?」,如崩浪雷奔,像澎湃汹涌的滔滔潮水,气势非凡,咆哮如雷。
这些用笔的法则不仅仅是书法的要诀,而且在笔画中寓于了视觉的审美,调动起人们感受世界、领会自然、思悟生命的感知。
○●
书法的精神象征
以「法」写「心」 以「物」观「道」
深识书者,精观神采,不囿于字形。
韩愈《送高闲上人序》中以「一寓于书」和「有动于心」两语,突出了书法为「心」之「物」的特征。
可以说,书法从本质上来看,是人观察、感悟世界的精神映现,是一种情感的抽象表达。
如唐代张旭喜爱饮酒,一手飞扬肆意的草书闻名于世,世称“张颠”。
「喜怒窘穷,忧悲愉佚,怨恨思慕,酣醉,无聊,不平,有动于心,必于从草书焉发之。」
张旭的草书笔画丰满,无纤弱浮滑,动静交错,无一笔不争,无一笔不让,如云烟缭绕,十分奔放写意。
或许无法立刻就能让人清晰辨识文字内容,但其飞扬的神采、挥洒的状态却跃然纸上,令人动容。
△唐·张旭 《古诗四帖》局部
由此看来,书法能成为独立的艺术,是由于它可以超脱于实用功能层面,可用笔墨的轻重、行笔的缓急、线条的形态等传递出书写者的精神和内在。
○●
书法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
书法笔法·精神的设计表达
在现代平面设计中,一些书法艺术的笔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传达视觉内涵,让人感受到视觉美之外的美好气韵。
北京冬奥2022的图标,以小篆的书法艺术为主要呈现形式,将冬季运动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结合。
所组成的图标既有中国古代印章的视觉美感,其笔法亦生动地彰显出冬奥运动员的神采。
CHY DESIGN曾设计了之言堂的「正粽」。
正粽突出「正」字,是为「端」者之正,为「午」者之正,亦为儒家「正言」、「正直」、「正心」之正。
故而,其用笔横粗点润,藏头护尾,方圆并用,结构端庄大方,宽绰舒展,气息浑厚雄强,生机郁勃,让人感受到磅礴大气之美。
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品质,包含了从技法到审美再到精神的丰富内涵。
虽对书法艺术及其文化的介绍只能及万中一二,但希望设计师可以更加关注,并不断感受、发扬书法的魅力。
后续 CHY TALK 将继续分享更多精彩内容,敬请关注!
关注柒设计公众号,设计动态早知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