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分享美国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倡导的设计思维

不同的人对Design Thinking会有不同的看法,没有必要去遵循谁的想法。想法的差异是因为依据不同的思考逻辑,但其本质都强调了设计思维的重要性和无限可能。是永远快一步的洞察力和无人可比的奇妙构思。
设计思维的第一步,建立同理心
当我们为视觉障碍患者提供设计服务时,设计师们就必须采用各种方法去体验患者的真实生活和不同时刻、境况下的感受。
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法,就是“成为”那个人,也就是入戏。亲身体验对象的处境,用感同身受代替主观臆测,这样才不会让设计的角度因为错误情绪的干扰而有所偏差,永远是跟着对象本身的正确方向前进的。
采访
掌握采访的技巧,能更高效地收集想要的信息。依靠最基本的原则:“5个W,1个H”。在采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尽可能进行全面信息量的挖掘,因为基础信息也是为设计思维服务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起点。
设计思维的第二步,重新定义问题
当设计师们面临一个难题的时候,为了不焦虑地解决它就要学会问题的转化,达到最终的一个结果当然重要,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去一步步走到目的地。更加细致的考虑,紧抓关键点,戒骄戒躁,把问题重新定义出可解的路径,然后走下去,方可找到答案。
设计思维的第三步,头脑风暴
不拒绝任何疯狂的想法,打破惯有的思维局限。头脑风暴是所有设计师们必须学习和善用的创意来源方法,如何探寻灵感一定是建立在某种事物和方法准则之上的,他可以是用户也可以是产品或者其他,立足一个基点然后进行思维发散,表现形式可以多,但是元素要少,才会形成记忆点。
设计思维的第四步,原型制作
原型制作和测试,经常是结伴出现的。设计思维提倡的原型制作除了做产品外,还强调在这个做原型的过程当中发现问题,找到新的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瓶颈。测试产品原型去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,如果原型不能满足要求,则返回到方案设计重新开始,直到证明原型设计满足了要求,才可转入生产。
设计思维的第五步,学会试错
亲身体验对象的处境,用感同身受,代替主观臆测。
永远不要害怕试错,要大胆试错、大量试错。一个设计的问题在于,有很多时候,当设计师的资源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,往往不能很迅速就出一个好的创意,这个时候大量创建模型或许会是个不错的选择,有的时候直接就会在那些模型中发现错误方向和正确的路径,就像有些地方,人走着走着,最合适的道路就创造出来了。是“成为”那个人,也就是入戏


